ofo没黄!五大权威机构数据显示ofo稳居行业第一
近日,QuestMobile、Trustdata、易观、极光、艾媒五家中国权威机构纷纷发布了共享单车行业5月数据报告,各第三方机构数据均显示共享单车现有格局短期内难再生变:ofo与摩拜牢牢占据行业前两名位置,且绝对领先优势明显。哈罗单车规模小,与两强呈现“断层式”差距,追赶难度较大。
其中,ofo的活跃用户规模、市场渗透率、日均活跃用户数、用户使用次数、新增用户规模等均稳居第一。这对于近期谣言缠身的ofo来说,不仅侧面证明了不实传言并没有影响其用户的使用,还一举击碎了此前“小黄车要黄了”的谣言。
头部效应明显,强者恒强成铁律
互联网行业赢者通吃、强者恒强的例子数不胜数,单车行业也正在呈现这样的马太效应。
根据Trustdata发布《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》的5月最新数据,ofo摩拜两家活跃用户规模占行业9成份额、新增用户占比行业7成份额,且大幅领先第二梯队。ofo新增用户规模最大,独占行业新增用户规模的近40%,这说明ofo依然是新用户青睐的品牌。同时,共享单车7成用户分布在一二线城市,ofo摩拜的一线城市用户占其整体用户的超30%,哈罗单车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较低仅为5%。
分析师认为,ofo摩拜的头部品牌效应愈发明显,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养成,在恢复正常骑行收费后,依然有更多新老用户继续向头部两强聚集。
QuestMobile5月数据显示,ofo摩拜仍占据绝大份额。其中,ofo月度活跃用户规模达到2889万,摩拜月活用户达2507万。在用户月度总使用次数方面,ofo用户5月总使用9.62亿次,摩拜用户总使用9.21亿次。ofo用户总使用次数领先哈罗超7亿次。
易观发布《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5月市场报告》数据也显示,在月活跃用户数方面,ofo月活跃用户数达2805万、摩拜为2085万。
艾媒发布《2018上半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监测报告》5月数据显示,ofo日均活跃用户数达726.7万,摩拜日均活跃用户数为618.1万,哈罗日均活跃用户数为11.43万。ofo的日均活跃用户超过了摩拜、哈罗的总和。
另外极光大数据显示,在5月全国App活跃用户渗透率方面,ofo的市场渗透率为4.44%居单车行业首位,摩拜市场渗透率为4.06%居第二。
资深出行人士认为,经过一年市场快速扩张的培育,共享单车大部分用户已形成使用头部品牌的依赖。再加上各地政策禁投新车,尤其是共享单车市场主要集中在的一二线城市,ofo摩拜累积的原有车辆规模和用户优势,就变成了更宽更深的护城河。
走出圈地期,迈向盈利新赛道
共享单车市场“强者恒强、弱者恒弱”的稳定局面,也促使共享单车玩家们更加聚焦自身的盈利能力,而继续烧钱以抢占更大市场规模意义不大。可以说,共享单车已经走出圈地期,正式迈向下半场自我造血的盈利新赛道。
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近日也表示,共享单车发展到至今,已经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和用户粘性,用户也更愿意选用自己所熟知的单车品牌。现在,单车平台应跳出补贴战的思维,把重点转向提高自身造血能力,以及提升服务质量和精细化运营上,回归正常的商业轨道。
据多家媒体报道,ofo、摩拜已率先开始试水不同的商业化盈利模式。除骑行正常收费外,ofo还通过探索车身广告、金融、本地生活等盈利模式并取得了进展,摩拜则是探索共享汽车等大出行领域,以及与美团整体的融合打通。而第二梯队的哈罗单车、青桔、小蓝单车等还主要集中在抢占市场的阶段,并未真正聚焦平台盈利模式。
ofo日前也对外宣布 B2B目前营收已超1亿元,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已实现盈利。
有分析进一步认为,ofo、摩拜虽处同一行业,如今却呈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。ofo专注盈利探索,以保持独立运营走向全球化。摩拜成为美团出行布局的战略补充,还在扩大市场以抬高美团估值。
行业分析师认为,摩拜和哈罗都沦为了流量工具,共享单车的未来更多落在了独立发展的ofo身上。而且,ofo对于未来也是看的很清晰:探索盈利反哺用户,也只有盈利才能最终解决品牌、产品和服务的问题。
对于盈利这件事,ofo创始人兼CEO戴威在ofo三周年庆上阐述了ofo整个商业化的战略布局:ofo未来将通过B2B、金融、本地生活等多元化商业布局获得盈利,承担车辆的硬件和运维成本,而单车出行将免费服务更多用户,以打造一个正向循环的商业闭环,同时还可探索更多商业的可能。
客观的说,ofo在领先市场的情况下,也抢占了盈利的先机,而其他玩家需加快转入盈利的新赛道,才能在盈利新赛道上不落后太多。
责任编辑:徐恒